活動名稱:佛祖出巡十八重溪內
活動日期:農曆二月初二日~初十日
傳承歷史:約一百一十年
活動類型:全程徒步

 
  活動源由 (觀看正二媽外巡十八重溪內一覽表)
所謂「十八重溪」,指的是「龜重溪」與白水溪、六重溪、溫厝廓溪等溪流,同係急水溪的主要支流,發源於大武土龍山,有鹿寮溪、雙溪、茄苳溪、子龍廳坑、斑芝花坑與山豬陷溪等多條分流,流經高原村、青山村、南勢村、嶺南村、東原村、林安村、水雲村、南溪村等地,全長35公里,形成許多自然和人文景觀,可謂東山的「靈魂之河」,山區8村即以「十八重溪內」「溪內」稱之。

「十八重溪」原為平埔族人和安雅族之領域,於清代始有漢人漸次開拓並建立許多庄頭,但並無共同信仰相互聯結,以統合「十八重溪內」諸庄,直至19世紀中葉東山碧軒寺「正二媽」出巡此地之後,「十八重溪」始聯結一線,形成信仰的生命共同體。

「正二媽」出巡「十八重溪內」的村庄,每年皆固定從
農曆2月2日進行到2月10日,前後9天,係東山山區歲時最為重要的信仰活動,牽動8村近50個庄頭,「正二媽」走到哪裡,那裡便作戲,那裡便「辦桌請人客」,那裡便是該地1年中最熱鬧的節慶。

出巡「十八重溪內」時,「正二媽」的佛祖轎(大轎),由東山碧軒寺負責「裝轎」,亦即「正二媽」是乘坐自已的神轎出門的 ,但轎夫則由「輪巡」的村庄擔綱,也就是出巡到那個村庄 ,便由該庄庄民扛轎。「正二媽」出巡「十八重溪內」的行程與香路,頗為複雜多元,各庄輪巡狀況不盡相同,但大抵1年「溪頭入,溪尾出」、1年「溪尾入,溪尾出」是固定的模式,自古以來即是如此,各庄接力輪巡順暢自然亦相安無事。
 
 
 
 
 
 
  指導單位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、台南市政府 | 主辦單位:東山碧軒寺
協辦單位:東山區公所、火山碧雲寺、竹仔港文興宮、東山等各宮、廟、堂、壇、會、各里辦公處及各機關、社區人民義工團體
螢幕解析度:1024X768 瀏覽器:IE6.0(含)以上 版權所有:番社庄鄉間文化工作室
地址:台南市東山區東山里218號 | TEL: 06-6801009